陶吉吉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窩心感覺 – 貴為天王級歌手,他對人,甚至對素未謀面的人都很熱情、尊重;說話不溫不火,而且right to the point;偶然來一串極其流利的美式英語,很有ABC的感覺。雖然沒有問陶吉吉父親為何給他一個與『哲』字同音同義的名字,但從他對自己的人生與事業的解讀,我想他與哲人沒有兩樣的。
好音樂不應是一個潮流
自九七年推出首張個人同名專輯以來,陶吉吉的音樂一直被傳媒推許為創新、帶領潮流,甚至說當今樂壇最流行的R&B曲風,都是由陶吉吉帶起的。對於音樂潮流,陶吉吉卻另有一番見解。「Good music should not be a trend. It should be an attitude.音樂是表達他的lifestyle。無論從事那一個creative field,都必須擁有一個條件,就是表達自己的勇氣。作幾首好聽的melody絕對不難,找一些有名的填詞人去寫幾首好詞也很容易,但那些都不是from heart而做的。香港、台灣的情況也是一樣 – 空有好的包裝,但音樂卻沒有content。」
「其實小時候我對show biz是有一點反感的。第一張專輯推出後,感到渾身不舒服,因為很多人expect a lot of me。所以有段時間我躲起來,甚至可以說是自閉。然後,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做第二張專輯《I’am OK》,那段時間很痛苦,裡面大部分歌曲是問自己的,是一個自我challenge。」
至於早前推出的第三張專輯《黑色柳丁》,對陶吉吉來說則是一個liberation,因為他已經開始適應,而且明白“what’s my meaning”。「這個business很大,紅或者不紅,都需要很多東西配合,而且很多人都在control和影響他的career,那時候就要清楚自己的goal。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不想跟別人或自己競爭,I don’t want to be number one,我不需要假的獎,假的排行榜。音樂最大的力量是可以讓人療傷、回味,所以我的音樂最大的mission就是promote love & hope。」
《黑色柳丁》前後用了近三年的時間製作,陶吉吉希望大家別誤會,他是因為沒生活擔子才花得起「慢工出細貨」。「這段期間我替新團體Tension製作唱片,然後又在美國開了一個自己的studio。要是一切順利的話,應該一年至年半就可以完成一張專輯。其實我有很大的financial burben,我是家中的獨子,要照顧家庭,又要照顧員工。但美國有這1一個說法:If you love your work, you’ll
never work a day。做音樂就是我的mission,那是上天給我的。」
不停問為甚麼
陶吉吉的父親陶大偉是著名藝人,母親王復蓉是京劇名伶,加上是家中獨子,小時候的生活必富足寫意?「反而不是﹗我的父母是蠻嚴厲的,他們希望能夠培養一個獨立、有禮貌、有責任感和有道德觀念的孩子。小時候我是沒有零用錢,唯有靠送報紙、當英文補習老師賺零用錢。」陶吉吉說,自己天生就很頑皮,而且很愛駁咀,時常問父母為甚麼,「永遠不會satisfy with one answer」 。